网上有关“阅读与科学:什么是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阅读与科学:什么是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想,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也应该令人在阅读中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人文在哪里开始。
科学很美妙,人人都能欣赏它。也像欣赏交响乐一样,欣赏科学有一个入门过程。这个过程丰富多彩,而阅读永远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科学很有趣,欣赏科学的阅读是愉快的。当然,也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坚持,困难可以慢慢克服。欣赏科学,不必要也不可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重要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莎士比亚是1564年4月23日诞生,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享年整整52岁。这里遇到一个科学问题:此处用的是何种历法?
有人说:当然是公历啦。错了!应是儒略历。现今通行的公历,又叫格里历或新历,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下令颁布,从1582年10月15日开始使用的。此前欧洲基督教世界一直使用的儒略历,又称旧历,是古罗马统帅儒略·凯撒下令颁行的。英国直至1752年才改用公历,那时莎士比亚已经逝世一个多世纪。
《堂吉诃德》的作者西班牙大文豪塞万提斯也是1616年4月23日逝世的。他正巧是和莎士比亚同一天离开人世吗?不!公历颁行后,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波兰马上就采用了。塞万提斯的卒日是依公历记载的,其实要比莎翁去世早10天。
有人以为,像莎翁那样生卒日期相同实属难得。其实,发生这类事件的概率并不很小,约为1/365。但若生日是闰年的2月29日,又另当别论。这里再举一个生卒日期相同的著名例子: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是1483年4月6日出生、1520年4月6日逝世的。他只活了37岁。
1992年,又是4月6日,又一位奇迹般的人物去世了。他就是科普巨匠、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阿西莫夫已有108种书出了中文版,这项纪录很难打破。这些精彩的作品,一直在帮助人们欣赏科学。2012年,我曾在《科普研究》杂志上发表《阿西莫夫著作在中国》一文,简介它们的概况。在今天这个世界读书日,我愿再次推荐大家一读他的《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书末列有其470本书的完整清单。其中一些少儿读物,篇幅不大;但也颇有一些煌煌巨制,例如著名的《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古今科技名人传记》都有上百万字,《阿西莫夫莎士比亚指南》篇幅也与此相仿。它们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阿西莫夫的科普写作信条,是尽量使用直白、简洁、透明的语言,这为读者理解比较复杂的科学概念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他说过,要写得明白甚至比写得华丽更不容易,谁如果不相信,那就请他试试看。我很欣赏阿西莫夫的这种文风,并称之曰“平淡之中见新奇”。他使用的词语总是那么平易近人,他的作品却总是那样的兴味盎然。
现在再来谈谈中国的科普泰斗高士其。他的作品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结合的典范,今年人们将会隆重纪念这位前辈科学家和作家诞生110周年。高士其原名高仕錤,是一位细菌学家。1928年他在一次实验中不幸感染脑炎病毒,导致了终身的严重残疾。
1934年,30岁的高仕錤说,我不要做官,所以去掉了“仕”的单人旁;我不想要钱,所以把“錤”的金字旁也去了。他在半个世纪中以病残之躯写下了大量的科学小品、科学故事、科学童话,以及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引导一批又一批青少年走上了科学道路。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有关高士其感人的一生,叶永烈在《中国的霍金——高士其传》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近几年出版的《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中有一本《细菌历险记》,是高士其的重要作品选,读者尽可一睹它的风采。
阅读是写作的上游。我从读阿西莫夫、卡尔·萨根、乔治·伽莫夫、伊林、高士其等名家名著中获益良多,自己也尝试创作、翻译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其中《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一书还在2008年荣获第四届文津图书奖、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荣获了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有媒体朋友问我:这本书又是天文,又是历史,又是艺术,又是宗教,您是怎么把这些东西都弄到一块儿的?我的回答是:不是我把它们弄到一块儿,而是它们本来就在一块儿,只是有人看到了,有人没看到;有人意识到了,有人没有意识到。当然,要能看得清楚,也有一个过程,那同样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在《追星》的结尾,我谈及林语堂说过:“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居住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我想,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也应该令人在阅读中感觉不到科学在哪里终了,人文在哪里开始。这是对作者的要求,也是对读好书的追求。我真诚地祝愿大家读到更多更精彩的好书!
(本文为卞毓麟在2015年4月23日“国图公开课”上的讲稿,有删改。)
《科学画报》月刊
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于1933年由中国科学社在上海创刊,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科普期刊。
主要栏目有:当代科技、热点聚焦、科技未来、科学生活、科技博览、科技新产品、科学文艺等,内容包括科技前沿、科学发现、科技广角科技畅想、未来天地、生活创意、医学新知、电脑广场、大千世界自然之谜、科技争鸣、百科珍闻、遥望星空、科学小说。
《科学画报》的读者对象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爱好者,以年轻人为主体。
《科学中国人》月刊
系中国科协主管的大型彩色知识画报。它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为办刊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为已任,得到了包括两院士在内的知名学者、科学家的好评,是广大知识分子开阔眼界,获取最新知识的良师益友。主要栏目有:
人物栏目:报道科学家的成才之道及知识分子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热点测温、中国论坛:关注我国科教领域的热点、焦点,并配以国内最权威专家的评述;
科学前沿:介绍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学术动态;
科技博览:介绍最新科学知识、高新技术及产品;
人与自然:关注环保、生态,重视人与自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科学考察为主;
异域来风:系列介绍世界著名高校、世界顶级科学杂志最新重要文章及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最新思想、观点。
《人与自然》月刊
为云南教育出版社主办,2001年9月创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从多方面反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依从关系、互动关系,倡导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建设美好的新生活。本刊大致分为认知自然、关注自然、美在自然、乐在自然四大版块,具有鲜明的大众性、知识性、可读性和现实性,约占三分之二,文字约占三分之一。图文互动,相得益彰。
本刊以大中学生、知识界、企业界、政府机关、公众团体和白领阶层以及其他进入小康生活的人士和家庭为主要读者对象。
《科幻世界》月刊
创刊于1979年,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发行量高达50万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曾获得“世界科幻协会最佳期刊奖”,并入选“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是中国科幻期刊中一面历弥久新的金牌。《科幻世界》以发表科幻小说为主,所设立“银河征文奖”是中国科幻业界内代表中国科幻整体水平的最高奖项。国内知名科幻作者,皆在此受到全中国科幻爱好者的瞩目。
“把握现在,拥抱未来。”这便是《科幻世界》风靡于大中学生、广大青年人和所有科幻爱好者中的真正原因。
《大自然探索》月刊
是享誉中外的名牌科普杂志,她准确传播科普知识,深入揭示自然奥秘,全力探索人文互动。但凡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山呼海啸,松姿鹤影人与自然,生命奥秘,均有精彩描写,生动反映。文字深入浅出,文章情趣横生,瑰丽精美,始终围绕“自然”,贵在结合“人文”,重在全力“探索”,真正是期刊界的“探索频道”,科普类的“故事大观”。主要栏目有:特别报道、太空与太空科技、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动物科学、人与自然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科学与人文交融的特色,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主要内容:揭示动物、植物、人体、沙漠、冰川、洞穴诸多自然未解之谜;展现火山、地震、飓风、海啸、极光、闪电种种奇异自然景观;记录人类开强辟壤,探索太空、海洋、地球、生命的艰难真实历程。主要栏目:太空畅想、地球纵横、生命奥秘、动植物奇趣、人与自然、考古发现。发行量名列同类期刊前茅。
《百科知识》半月刊
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成立时创办的,是一本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文理合编的科普杂志。它主要介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成果,重大社会问题和热点话题的背景知识,以及人们为提高文化素养所需的基本知识。
杂志辟有读者长期喜爱的栏目:“百科聚焦”、“科学前沿”、“科学之谜”、“身边的科学”、“国际纵横”、“动物之美”、“地理风物”及“史话新说”等等。
《太空探索》月刊
是全国唯一宇航科普月刊,由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权威性航天科普杂志,面向国内外发行。杂志印刷精美、图文并茂,设有热点聚焦、太空新航线、宇宙奥秘、星际探索、谍影传奇、尖端武器、载人航天、星空夜话、探测时空、宇航博士、神奇人物等栏目。《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相统一,她是青少年和广大宇航爱好者了解宇宙的窗口,学习航天知识的园地,漫游太空世界的挚友,启迪科学思维的良师。
《中国国家地理》月刊
是一本介绍中国及世界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的杂志,是中国同类杂志中的顶级品牌。目前已成功推出繁体版和日文版,是中国唯一在国外以原创方式发行的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代表了中国地理科普杂志的最高水准。杂志1950年创刊,其前身《地理知识》发行量曾高达40万份;1998年杂志改版,由一份主要面向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性刊物,转为面向高学历、高收入、拥有社会影响力的主流阶层的现代杂志,可读性和观赏性进一步提高。
关于“阅读与科学:什么是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亚体号的签约作者“问珍”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阅读与科学:什么是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阅读与科学:什么是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阅读与科学:什么是最好的科学人文作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