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网上有关“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 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中国近代的第一场战争: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42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关天培——虎门海战)

4、《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1、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并抢劫、火烧我国的建筑艺术精品——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让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成“洋枪队”镇压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天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

洋务运动

1.什么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旗号下,创办了哪些主要军事工业?此外还有什么重大 措施 ?答: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1866年,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开办船政学堂,派遣 留学 生到英国、法国深造。洋务派为了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新式路海军,采用西方军队的训练方式操练。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2)北洋海军的命运如何?标志着什么?答: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3)19世纪70年代后为什么从兴办军事工业转向民用工业?答: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为军事工业服务。

4)19世纪70至90年代,洋务派在“求富”的 口号 下,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答:三局一厂。

3.评价洋务运动

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失败原因:洋务运动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外国帝国主义百般阻挠;洋务派所要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社会,与历史的规律与趋势相悖。

客观影响:①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有利于中国近代技术人才的平日样,留学生回国后带来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新思想,新 文化 ,有利于中国民主革命继续发展。③洋务派兴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在客观上抵制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初二 历史学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 拓展训练 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理清线索。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巧答题目。

如中考题目考到我国对台政策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决不放弃武力”,可不少同学仅答一句“一国两制”而失分,所以答题时审清题目很重要,避免粗心大意,过于紧张而顾此失彼,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同时注意规范化、时序化。最后建议在写历史小论文时,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应该始终注意:

1.观点明确,论述集中,不泛泛而谈;

2.联系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3.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结构要合乎逻辑。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

★ 初二历史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资料大全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大全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经典总结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历册知识点 总结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重庆谈判的目的:

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为了欺骗人民。

(2)谈判的目的:

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

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 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八年级 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十五课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九, 小暑 ),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佟麟阁、赵登禹为国捐躯,最终平津陷落。

影响: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略矛头指向华北,中国***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农历一九三七年七月初八),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

南京.(最能反映日本军国主义野蛮暴行的事件):1937年12月,南京被占,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陪都),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对南京.及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认识:战争是残酷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掩盖、抹杀侵略事实,可见,日本对军国主义罪行没有真正反省,这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牢记日本帝国主义的深仇大恨,警惕法西斯势力的复活,防止历史悲剧重演。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第十六课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百团大战: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规模战役。

初二历史 复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二、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这一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讲准重点:抓住关键,切记眉毛胡子一把抓。

2、讲透难点:采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混知识相对照等方法。

3、讲明疑点:采取“设疑、质疑、释疑”的程序和方法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4、讲出知识的规律:重在讲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三、依线巩固内化知识

学生根据构建的知识网络,进行巩固,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达到将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之目的,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再认识。

四、题例剖析培养能力

典型题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难点。这一环节重在教师通过对题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学科学习基本功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五、 拓展训练 提高能力

练习题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题型应多样化,题量应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重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回答问题的技巧。

初二历史知识点整理相关 文章 :

★ 初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 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八年级历史知识点最新整理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初二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

★ 初二历史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 初二下人教版历史知识点整理

★ 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整理

历史的知识点记忆起来很杂,所以很多小伙伴都掌握得不全,考试的时候很难取得好成绩,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新 文化 运动

1.开始时间:1915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6.对象:封建x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年

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x国的太平天国农x。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学好初中历史的 方法

理解性记忆

历史是需要大量记忆和知识来支持的,所以大量的阅读(课外历史书籍也需大量阅读)对学习历史是很有帮助的。但又不能靠死记硬背,因为这样所需时间不仅多而且效率相对较差。

培养兴趣

历史课很枯燥,这是众多文科学生的呼声,排除老师的原因,问下自己你喜欢历史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问问自己你最喜欢历史上的哪个人物,他(她)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品质,慢慢的通过爱上一个历史人物来爱上历史,这样你的历史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的。

上课认真听讲

无论哪一个科目都需要认真的听讲,并且善于抓住重点,这点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技能,跟别说文字感较强的文科生了。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和方法

1.化简法背历史

将复杂内容通过化简,舍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眼,然后拓展开去,最后达到全部记忆。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中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记起来十分复杂,但仔细推敲,这个条约内容有四条,每一条只找一个关键字,就可化简为“割、赔、开、关”四个字,然后再展开。

“割”即割香港岛给英国;“赔”即赔款2100万银元;“开”即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通商口岸;“关”即关税协定。这样就能较快的达到记忆。

2. 顺口溜 记忆法

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

比如记忆清朝皇帝的顺序:

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

康雍乾(康熙、雍正、乾隆);

嘉道咸(嘉庆、道光、咸丰);

同光宣(同治、光绪、宣统)。

3.联想记忆法

就是由眼前的人、事、物,想到已知的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如:看到书本,自然而然想到蔡伦的造纸和毕升的活字印刷。学到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想到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学了英国工业革命,想到中国的鸦片战争。看到菊花,想起陶渊明;看到电灯,想起爱迪生;看到火车,想起史蒂芬孙;看到飞机,想起莱特兄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相关 文章 :

★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提纲完整版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与复习策略和考试技巧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归纳

★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历史人教版八下知识点总结

★ 历史人教版八下知识点总结

★ 2016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关于“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16)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商东宁的头像
    商东宁 2025年11月19日

    我是亚体号的签约作者“商东宁”

  • 商东宁
    商东宁 2025年11月19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学习...

  • 商东宁
    用户111906 2025年11月19日

    文章不错《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亚体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